摩根大通第十九届全球中国峰会:
中国股票或迎来结构性重估机会
时隔三年首次线下 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举行。2023北京国际塑料包装工业展览会7月5日举办。了解更多展会销售展会信息。
三年没有来过中国,外国投资者们震惊了!摩根大通第十九届全球中国峰会于5月31日到6月1日在上海举行,为期两天的峰会汇聚了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600名参会者,这也是峰会时隔三年首次回归线下,看了无数份研究报告的海外投资人来到上海,中国的产业变化还是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2023年5月31日,以“蓄势以待 放眼未来”为主题的摩根大通第十九届全球中国峰会在上海开幕,峰会为期两天,吸引了37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600名参会者。
摩根大通预计,今年下半年投资者注意力会重新回归中国经济复苏及扩张带来的周期性机遇,拉动MSCI中国指数在2023年底显著反弹。
刘鸣镝分析,短期来看,二季度余下的时间至三季度,股指大概会在中性和悲观区间中波动;到了年底,随着市场能够比较明确地看到经济从复苏进入扩张阶段的倾向,股指可能随之会在中性到乐观场景的区间波动。“我们在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中,但还没有到掉头转向扩张期的时候。”刘鸣镝表示。
具体来看,摩根大通对沪深300指数的预测区间是——悲观情景为3800点,中性情景是4200点,乐观情景是4600点;对应的市盈率(PE)大约为11倍、12.5倍、13.7倍。对于MSCI中国指数,摩根大通预计在不同情景下的点位分别是54点、66点、80点,对应的PE是9倍、10倍、12倍。
经过比较研究后,刘鸣镝团队列出了三个领域作为持续监测的方向:一是资本市场改革及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二是投资标的建立,包括成长型行业的促进政策及价值型行业的提效激活(国企改革);三是引导家庭储蓄流入资本市场长效制度安排。
市场风险层面,摩根大通的全球客户反馈显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仍然是全球地缘政治因素阻碍资金流入、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在年内只是加息暂停而非转向。
“我们面临新的挑战,比如地缘政治风险及全球流动性风险,以及内地企业和居民信心修复尚需时日。从12个月的维度来看,假设中国国企实现更好的ROE以及个人养老金计划全国推广,中国股票或迎来结构性重估机会。”刘鸣镝表示。
谈及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配置,刘鸣镝称,就国际投资机构的持仓来看,根据截至4月底EPFR的数据(EPFR追踪涵盖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基金管理规模),目前不少基金对中国处于“低配”的状态。
刘鸣镝指出,海外投资者十分关注内地巨大的储蓄何时可以转化为对股票的持有性的投资。且根据摩根大通的估测,内地2022年年底的存款和现金总额为129万亿元,远超2013年的51.4万亿元和2015年底的60.4万亿元。如何将部分家庭储蓄引入股市,实现可持续的投资回报及财富的保值增值,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具体到行业配置上,刘鸣镝建议,上市公司层面,耐用品和纺织品、服装和奢侈品已触及周期底部且在今年一季度出现环比改善。成长股方面,她建议投资者聚焦数字中国主题,电信、硬件(IDC、模块等)、软件、云计算和互联网巨头等细分领域均值得关注。此外,前期已大幅调整的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有结构性反弹机会。
此外,刘鸣镝对券商和保险持积极态度,但同时提示如果没有巨大信贷扩张,非银行业的上行空间相对有限。